对现在的初中生 最大的考验是中考时 选择一所偏文性质的高中? 还是偏理一些的名校? 因为众所周知 高考的时候 理科专业对应的名牌大学“好又多” 而文科专业对应的国内知名大学 则相对较少
新高考改革对初中另一个冲击是 进入延边普通高中读书的孩子 这些学校高考录取中三批次大学占了很大比例 一旦三批次高效合并取消 将给中考时升入普通高中的孩子高考 加大了难度!
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,取消文理分科。 选考科目实行“6选3”,高考成绩满分750分。 从2021年起,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取模式的基础上,逐步取消录取批次,探索一档多投。 改革后,当前的初中生将受巨大影响 考试科目的变化对传统高考影响巨大
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,考试科目一共有四科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理综(或是文综); 改革后高考采取“3+3”的考试模式,即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为必考科目,剩下的物理、化学、历史、地理、生物、政治六科选三科进行考试,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; 新政实行时间: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三生开始实行。
文理分科,禁锢学习思维,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。 文理不分科才是对于学生的未来负责,便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素质,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,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,更为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。
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试,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; 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,合格性考试在高二、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(含补考),为高中毕业的依据;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,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。
高考统考时只考一次,成绩计入总成绩; 增加听力考试内容;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,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; 外语考试在高中阶段进行两次考试,取成绩最高者计入总分,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大手笔,顺应了高校的英语课程安排,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,有两次机会考试,这样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和复习。
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,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,无其他用处。 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,内容包括:思想品德、学业成绩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、社会实践等内容,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《素质评价表》,高考录取也会参考。 新政实行时间: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即现在的初四生开始实行。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好处多多,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推进素质教育;改变教师评价观念,推动教学改革;变革考试评价制度,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;优化学校整体工作,彰显学校办学特色;培养诚信意识,优化社会风气等等。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;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;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;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;在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考生,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;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。
高考改革后,三门统考课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,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,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。 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,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,只有语文的广度、难度提升,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,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。 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!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,小学不抓,中高考就会后悔,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。 得语文者得高考,得阅读者得语文。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,并将一直持续下去!
之前择区、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,之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。 3+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,反映在教学中必然的唯一选择是:不久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“分层教学”和“走班制”教学,这就会出现“同班不同学”的现象。 因此,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,除了获得这所学校的名头外,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,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,而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,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,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、进度、师资、教材、考题、生源等都是不同的。
虽然以后的高考取消了文艺、科技、体育等特长生的所有加分,这些兴趣爱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,其实这是重大误解! 家长们必须要了解到:最多两年以后,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、二本、三本,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,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,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、爱好直接相关,能学自己喜欢的、感兴趣的,干自己喜欢的、感兴趣的就充满乐趣也更容易成功、成才。
|